“三山”指的是龙虎山、茅山和同样位于江西的阁皂山。住在龙虎山的是天师道,住在茅山上的是上清派,住在阁皂山上的,就是当年鼎鼎有名出过葛洪等大师级人物的灵宝派。
上清派和灵宝派长期以来,长期以来发展良好。从南北朝到唐朝,几乎完全压制了天师派。但从宋朝开始,形势慢慢地朝有利于天师道的方向发展。到了元朝,张天师一系完全“主领三山”了。这标志着天师道在道教的内部分争中,取得了压倒性的最后胜利!
简单地说,“符箓”就是道士们做法事时,写在纸上(或其它媒介上)的一些神秘符号或文字。“符”偏重于符号,“箓”偏重于文辞。林正英演的僵尸片里,道士们如果拿出一张黄纸,上面写的不是字,而是一种谁也看不懂的符号,这就是一种影视化的“符”的象征。那一行似懂非懂的文字,通常会以“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”为代表,这就是所谓的“箓”。
“符箓”这种一般认为是张道陵先开始用的。道教内各家各派都有练习符箓咒语、斋醮法事,以求为人家祈福禳灾、除妖驱邪。这样就形成了道教所谓的“符箓诸派”,其中著名的有正一(天师)、上清、灵宝、神霄、清微等。大家公认,诸派中最杰出的人物,要数龙虎山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先生。他一道灵符,便请来关羽先生斩蛟。这件事在道教内部和民间,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。
宋哲宗绍圣四年(公元1097年),朝廷下令,封以龙虎山、茅山、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、上清、灵宝三大派为“经箓三山”。当时是三山鼎立,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。但到了南宋气息奄奄的理宗时期,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皇帝因为张天师禳灾有功,封张可大先生为“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”。也就是说,早在宋理宗时候,龙虎山的海拔高度,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具体来源未知,或在文章中已说明来源,若有权利人发现,请联系我们更正。本站尊重原创,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请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的疑问或投诉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我们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同时也希望找到原作者,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!